福音的意義
    聚會:2011.11.06
講員:鄧台山
 
  一、 馬可小檔案:
(1)書中並未提及作者是誰,但古教父(Papias A.D.130)說是彼得口述,馬可記載,
 未必注重結構及時間順序。
(2)馬可(拉丁文),希伯來文名為約翰。可能是彼得帶他信主(彼前五:13),是巴
 拿巴的表弟(西四:10)。
(3)馬可福音十四:51~52『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
 就捉拿他。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由經文中可知這個少年人就是作者
 馬可。
(4)參與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 徒十二:25),可能因無法忍受艱苦,中途脫隊回家
 (徒十三:13),第二次旅行佈道時,保羅不願再帶他同行(徒15:36),因馬可
 之故,佈道團一分為二;人有軟弱,神仍作工。巴拿巴帶馬可同行,後來保羅
 又接納他(西四:10~11、提後四:11),被神興起寫馬可福音。
(5)家庭富裕,耶穌最後晚餐、五旬節禱告會,可能都在他們家舉行(可十四:12~
 16、徒一:13)。

二、馬可福音小檔案:
(1)鑰節:十:45『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
 命作多人的贖價。』
(2)中心思想:耶穌是僕人。
(3)分段:
 1一:1~13 耶穌福音的起頭
 2一:14~九:50 耶穌在加利利的工作
  a一:14~五:43 耶穌在加利利海附近的工作
  b六:1~九:50 耶穌在家鄉及加利利的工作
 3十:1~52 往耶路撒冷路上的講論
 4十一:1~十三:37 耶穌在耶路撒冷的工作
 5十四:1~十六:20耶穌的受難與復活
(4) 對象:羅馬人
 1用拉丁名字
 2全書很少引用舊約經文,對猶太人的習俗都有詳細的解釋(七3~4、11)
 3全書有許多的拉丁語及羅馬用法:如四21:斗底下,六27:護衛兵,十二
  14:稅,十五39、44、45:百夫長。
(5)著書時間:60A.D.左右,彼得殉道前,在羅馬傳道時。可能是最早最簡要的一
 本福音書。
(6) 重點:
 1以耶穌所行的事為主,講論很少。
  a彼得的個性較衝動。
  b羅馬人重實際、重行動,不重思想。馬可福音包括十七個神蹟,一個講論
   ,三個比喻。
 2馬可福音的描寫生動細膩,常是馬太福音、路加福音所沒有的。例如:
  a可二1~12:四個人、拆房頂、沒有空地。
  b可三1~6:怒目、憂愁。
  c可四35~41:別的船、船尾枕的枕頭睡覺。
  d可五1~20鬼入豬群。
  e可五25~34:記載詳細以事件為主,彼得和耶穌最親近,記得很清楚。
 3奴僕形象,勞碌奔波,不提家譜、出生,只有殷勤做工的記錄。
  a立即、立刻、隨即有四十多次。
  b可一32天晚日落,一35天未亮時,三20、六31飯也沒時間吃。
  c三21家人以為他癲狂了。
(7)特有資料:
 1比喻:四26~29種子成長的比喻。
 2神蹟:七31~37醫治聾啞之人。
 3事件:十四51~52赤身少年。
 4結束於耶穌的升天,自卑升為至高,回到神的榮耀裡。
 5十六9~20是後人加上去的,可靠的古版本,沒有這一段。

一、福音的開始(可一1~13)
(一)為何需要福音書?
(1)當時教會的需要,因為有大量的人信耶穌,缺乏認識耶穌是誰及門徒訓練的
 教材。
(2)教會在紀律及制度上的需要,特別再處裡問題時的需要。
(3)就把當時流傳的故事,及使徒們的講章集結成策,依據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福音書出現,例如:
   馬太是針對猶太背景的讀者,
   馬可是針對羅馬人而寫的,
   路加是針對希臘人而寫的,
   約翰是針對普世人而寫的。

(二)為什麼需要四卷福音書?
  基督徒一則要承認神賜他教會的是四部福音書而非一部,另一則要知道四部
  福音書在見證耶穌基督時是各有所見,各有所言的。只有聆聽了四家之言,
  才可獲得四雙眼睛所見我主的全面觀。

(三)起頭(The beginning) 可一1『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現代中文譯本在第一節有『這樣開始』一詞,意思是福音是這樣開始的。英
文聖經起頭(The beginning)與創世記一1起初(In the beginning)有關聯。馬可要建
立一個事實,就是神要開始實行一件新事。代表人類歷史的一件大事,這件事過
去已經發生了,現在要大家留意這一件事的發生。馬可用了幾個詞來解釋這一件
事,福音、耶穌、基督、神的兒子,這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
(1) 福音
  福音一詞代表一個被傳講的信息,更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好消息』,一個改
變歷史的重大事件。在基督教的信息中,福音更有重要的歷史成分。
  福音(報告好消息)的 希伯來文動詞,其意義是『神做王治理的開始,祂的救
恩臨到,為義人申冤,報應惡人』。福音的重點專指神的選民,神的介入有普世
性含意,那些親眼看到事情發生的人,必須把這信息傳給人。
(2) 是關於耶穌基督的
  馬可要向世人傳達這信息,福音有改變世界歷史的含意,因為它是『關乎耶
穌基督的好消息』。福音是耶穌傳的好消息,而好消息的中心人物又是耶穌。這
不同於施洗約翰所傳的信息,他清楚的將自己和他所傳信息分開。『他不是基督』。
(3) 耶穌
  太一21『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
意思是「耶和華是救恩」。
(4) 基督
  基督是一個稱號,意思是『受膏者』,照希伯來語直譯是彌賽亞,這是猶太
民族等候多年的那一位。猶太人受外族欺壓,特別渴望這位彌賽亞的出現。馬可
從好消息的中心人物身上,指出救主和彌賽亞的關聯。
(5) 神的兒子
  神的兒子也是馬可福音的另一個主題,他希望我們看到,耶穌很清楚的知道
祂與神之間有父子關係,唯獨祂是神的兒子是我們一開始就必須認清的。在耶穌
有生之年,遇見祂的人大多沒有認出祂是誰?但馬可多麼希望早期教會能認出祂
是神的兒子,並且大力傳講這信息。
(6) 馬可福音開頭的暗示
A福音是歷史上的事實
  『福音』既然是改變世界的大事,基督教所傳的好消息自然有確實的歷史根
  據。
B福音是與實際生活有關
  『福音』信息的核心部份也有實際的一面,既神看顧人的生活,並與人同甘
  共苦。
C福音是基要真理
  馬可不記載耶穌的家譜,這一點與其他對觀福音不同。同樣的,他記載施洗
約翰的事時(一2~8),也只限於約翰在福音故事發展初期所扮演的角色。馬可不
認為耶穌的屬神根源可以被證明,耶穌的神性只能靠信心體會,所以他未曾以逐
步推導的方式,提出有關耶穌神性的重大宣告。人必須藉著信心的恩賜,靠神的
恩典才能體會明白,其中的秘訣在於人必須先心甘情願的耶穌的呼召,然後才能
憑信心體會它的真道。
D福音是一種挑戰
  馬可著書並非只是為了增加我們對福音的認識,更是為了向我們發出信心的
挑戰。馬可福音中,耶穌說的第一句話:『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
,信福音!』(可一15)。可見馬可期待讀者可以有正確的回應。

(四)一個古老的預言
  (可一2~3)『正如先知以賽亞(有古卷無以賽亞三個字)書上記著說:看哪,
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
修直他的路。』
(1) 書上記著說.........(一2)
  這種表達方式通常是預告將有引用舊約一段經文。馬可強調,福音是神精心
  傑作,而舊約聖經是神計畫的可靠見證,更是神早早就預定的計畫。是神跨
  越時空的計畫。
  馬可引用的經文取自瑪拉基書三1、出埃及記二十三20和以賽亞書四十3。
  馬可將這三處經文放在一處,是因為有共同的主題而被集合在一起,為了易
  於採用而把它們歸在最有名的作者名下。馬可希望藉這幾節經文的介紹,使
  我們知道施洗約翰是神計畫的一部份,耶穌就是那位受膏者(彌賽亞)。
(2) 我們需要耐心
  經過許多世紀的等待,那所盼望的日子逐漸接近了。人們長久以來等待彌賽
  亞的來臨,而要學的屬靈功課------就是我們需要有耐心。我們必須同情那些
  先知,因為他們順服所傳講的信息,自己卻無法看到預言的應驗!基督徒的
  耐心是向至高神的一種回應,只有祂知道我們生命中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
  和場合。
(3) 預言的意義
  這裡所引用的經文,主要並不是論到耶穌,而是與施洗約翰有關。馬可要我
  們知道福音時代是由施洗約翰引入的;施洗約翰是神的使者,也是彌賽亞的
  先鋒;他的任務雖不被猶太當局所承認,他的任務是要為神預備道路,而他
  的方法乃是傳道,他傳講的內容是嚴厲而毫不妥協,呼召所有人為著神的來
  臨而預備自己,轉離他們邪惡的道路,回頭歸向神。

(五) 施洗約翰現身
  馬可提到施洗約翰的職事,卻很少提到施洗約翰的生平。馬可突然引進約翰
  ,也襯托出事件所帶來的興奮感和出人意料的本質。神已為此做了周詳的計
  畫,現在祂讓這些事一樣一樣的發生,讓人有種驚訝的感覺。
(1) 在曠野
  施洗約翰選擇這各地點傳道有奇特殊意義,曠野是以色列人曾在那裡漂流四
  十年的地方,倚靠神的善良才得以存活。
(2) 傳道
  『傳道』原文可譯為『作先鋒』,在希臘的城邦政治體系中,先鋒有三樣工
  作:
   a走在君王前面,叫人注意之後王的駕臨。
   b呼喚市民聚集,討論有關城市生活的事務。
   c在運動場上告訴運動員比賽的規則。
   馬可用傳道來形容施洗約翰先鋒的工作是一件創舉。
(3) 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洗禮有潔淨的意思,他呼喚猶太人受洗,使罪得赦,預備迎見彌賽亞。施洗
  約翰強調悔改的洗禮,『悔改』一詞有舊約『回歸』、『轉回』的意思。這
  包括完全委身、奉獻、服事神,倚靠祂的大能,遵行祂的旨意,做祂的子民
  。
(4)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到約翰那裡
  約翰所傳的信息造成極大的迴響,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回應?自從上一個先知
  瑪拉基說預言之後,已有四百年沒有再聽到神的話,如今約翰再次宣告上帝
  的話,說神的審判即將來臨,於是百姓樂於相信約翰的話,他們承認自己的
  罪,受洗表達悔改的心。

(六) 耶穌受洗(可一9~11)
(1)耶穌受洗的意義
 1.並不是因為耶穌有任何赦罪的需要。
 2.而是表示自已是純淨的,預備好的神子民的一員,是以順服為中心的屬靈關
  係,願負起神給祂的使命任務。
 3.甘心與神的子民認同,並願擔負起他們的罪。
 4.『天開了!』神已將自已的靈賜給祂了。
 5.可一11『我的愛子』,是神所中愛的獨生子。
 6.猶太古代有三種人需要受膏,君王、祭司、先知,而耶穌及三種身份於一身,
  受洗特別代表祂已準備去完成使命,且把舊約的期盼連起來。
 7.受洗時父、子、靈同時作見證,『三位一體』的神在此顯露。
(2)天父的聲音:『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可一11)
 在聖經中共有三次出現,在太十七:5也相同,另外在約十二:28~29也有天
 上的聲音,每一次都是耶穌願意遵守天父的旨意,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在還未
 工作之先,聖父與聖靈都來肯定耶穌的身份。天父最在呼的首先是擁有我們,
 而不是如何使用我們。

(七) 耶穌受試探
(1)試探與試煉的不同:
 1.試探與試煉出自於同一個希臘字根。耶穌是被聖靈催到曠野裡去的。上帝可
  不可以有負面的引導。
 2.試探是從撒但來的,目的是要引誘人犯罪,得罪神,遠離神。但凡事都是出
  自於神的手中,主權仍掌握在神手裡,試煉是從神的角度來看事件,其目的
  是作為神兒子的耶穌對其彌賽亞使命的反應,也是對耶穌與神之間關係的檢
  驗。
 3.神乃是一切事務的意義所在,羅八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
  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2)耶穌受試探的神學意義:
 1.神的兒子耶穌和亞當,都成為人類的代表,後者卻受撒但試探,失敗,第二
  個亞當──耶穌卻成功的成為人類的拯救,因為祂敵擋撒但的試探,祂沒有
  犯罪。沒罪的耶穌才能成為世人的救主。
 2.耶穌回答撒但的話都是出自申命記六~八章,申命記六~八章描述的是神給在
  曠野的以色列人一系列的教訓,像人管教兒子一樣的試驗他們(申八2、5)。
  那時,以色列人正命臨爭戰應許地的使命,可是他們卻沒有聽從神的吩咐。
  而現在,神真正的兒子──耶穌,在即將開始其使命時,在曠野同樣命臨試
  探,祂戰勝了,因此可以成為世人的拯救。
 3.耶穌的人性是我們的希望。祂可以謙卑的尋求神的保護,而勝過罪惡的誘惑,
  同樣也是人類的我們,也可以靠著神勝過罪惡的引誘。
(3)撒但試探人的內容:(約翰壹書二:15~17)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
 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
 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
 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1.肉體的情慾  2.眼目的情慾  3. 今生的驕傲。耶穌受試探的內容與我們
 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無罪的耶穌可以成為人類的救主,也給軟弱的我們
 帶來希望,讓我們經歷得勝罪惡是可能的。

二、耶穌傳道生活的一天(可一14~39)
(一)耶穌開始傳道(可一14~15)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
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1) 約翰下監以後
  馬可記載耶穌福音的故事是以約翰下監以後開始的,與其他福音書不同,強
調施洗約翰的工作已完成了,現在注意力將集中在耶穌身上,施洗約翰下一次出
現是在六14~29,那兒記載施洗約翰悲慘的死亡,正如約翰自己所說的『祂必興旺
,我必衰微。』
(2) 加利利
  耶穌來到加利利,加利利的背景是『加利利是活躍的政治與商業中心,是古
時軍隊、商人、客旅往來列國的交匯地。那裡曾發生多次舉世聞名的戰役,也是
各民族同住之地,希臘語、希伯來語、亞蘭語在市場中隨處可聞,它是一個充滿
刺激與危險的地方,又是人們用粗魯的方言何野蠻的態度彼此對待的地方。』
  耶穌開始傳道時,是在一個充滿衝突、威嚇、種族糾紛和緊張忙碌的地方開
始傳道。
(3) 傳講好消息
  耶穌傳講好消息的內容包括兩個宣告和兩樣教訓,這兩樣宣告都著重神主動
的作為,正因為神行了大事,所以我們要遵行神的教訓回應他的呼召。
a日期滿了
  加四4~5『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
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
  日期滿足有強烈意味著神有至高的主權,『日期滿了』比『時候將到』更接
近原文意思,也更彰顯神的主權。上帝把耶穌的傳道當作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情,
幾世紀以來的預備和先知的預言都將實現,這是一個充滿永恆意味的時刻。
b 神的國近了
  『國度』的亞蘭文含義是『做王治理』、『擁有至高主權』或『統治』。在
舊約經文中,國度有兩股主流觀念,一是耶和華現在已經做王,他已經統治以色
列,也管理以色列以外的地區,祂現在就是王。另外一項是祂做王的實際現在被
隱藏,將來某一天這項事實將不再隱藏,會被人看見。
  如今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而引進國度的時刻,人們可以感覺到神國度逐漸逼
近。
c 悔改
  『悔改』的本意是『改變方向』、『回轉』、『改變心意』,只人離棄錯誤
的行為、言語和心態。悔改乃是找到生命真實意義的唯一途徑,另外有人認為悔
改是接受呼召,順服基督,徹底做門徒。
d 信福音
  相信不只是接受信條而已,實際上,相信需要人完全的投入。因為福音是神
國度降臨的好消息,而神的國度意味著神統管人心。人若沒有完全的奉獻,就不
可能有正的『相信』。
e 馬可福音所展現福音的內容
1福音有明確的內容。
2福音有隱藏的價值。
3神總是採取主動,我們必須有所回應。

(二)耶穌呼召第一批門徒(一16~20)
 (1)馬太在耶穌傳道之初,加進乎召四門徒這一段,除說明一位拉比必須有一些
  跟隨者外,也給耶穌在日後教訓時,準備好基本聽眾。
 (2)馬可也藉由這四門徒的呼召,說明門徒教導方命的意義,更說明悔改的意義
  。
 (3)西門是個猶太名字,而安得烈卻是個希臘名字,正反映了加利利地區的混雜
  文化。
 (4)漁夫在當時加利利而言,是個不錯的行業,可由西庇太家還有雇工看出,他
  們家境不錯。也突顯要跟隨耶穌的困難度。
 (5)對一名拉比而言,有一批門徒追隨身旁,聆聽她的訓誡,普通是人們選擇先
  生,而耶穌卻是主動召喚他們來跟隨,並要他們積極的學習做一名得人漁夫
  。『得人漁夫』卻是要拯救人,使他們免於受審判。
 (6)漁夫們立刻做出迅速的反應,這顯示出耶穌召喚的力量,耶穌召喚他們離家
  跟隨祂做巡迴傳道,他們用賣掉家產來表達跟隨的決心,就等於徹底打破他
  們正常的生活方式。馬可用立刻來表達他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