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著復活的盼望而活 |
|
|
聚會:2011.04.03 講員:鄧台山 |
|
|
|
|
經文:林前十五:1~58
在哥林多前書七至十二章,可看到保羅以「論到……」的字句來開始,回應
哥林多信徒的一些問題。然而在第十五章,保羅並沒有使用這個模式。但是根據
V12卻可以知道保羅在本章討論的內容,仍是哥林多信徒的問題。『12既傳基督
是從死裡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因為保羅在這
章所講的,目的就是要糾正他們中間一些人錯誤的看法--「有人說沒有死人復
活的事」。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要討論的,並不是現代神學上爭論有關基督復
活的問題,而是關於基督徒復活的信念。
從哥林多前書第一章開始,保羅討論的幾乎是基督徒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實際
問題;惟有第十五章,與其他部分不同,因為內容涉及的是教義。但在整體的結
構上,這章經文的出現,卻又在在看見哥林多前書呈現其書卷的完整性。在一4~9
的禱告中,保羅已經提醒哥林多的信徒,他們要活在主再來的盼望中,過聖潔無
瑕的生活。在這章經文中,保羅談論的就是主再來的時候所要發生的事,藉此可
知基督徒的信仰與生活,其實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第十五章的經文讓我們看到:
信徒可以呈現這種生活,是因為有復活的盼望,而復活的盼望,也讓這種生活具
有永恆的意義。
一、死人復活的可能性(十五1~34)
保羅談信徒身體復活的事情,是先從他與哥林多信徒間共同的信念著手,他
首先談到基督復活的事實。(十五1~11)
(1) 基督復活的事實(十五1~11)
這一小段經文主要的功能,是由一前一後的經文表達出來。他在V1~2說要
提醒哥林多信徒,提醒些什麼呢?就是他們過去所相信的。V2「相信」這個動詞
是過去式,在V11同樣的動詞又再次出現(和合本為著文章通順的緣故,僅用「信」
一個字表達)。為什麼哥林多信徒會相信呢?在V1~2保羅又兩次用了一個過去式
的動詞,指出這是因為他「傳」給哥林多信徒的,這裡所說的「傳」,就是指傳
福音。保羅又說:哥林多人聽到保羅所傳的福音就接受了,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
立場,同時他們也藉著這個信息而被神拯救。更有意思的是,保羅在V11更進一
步說,他所傳的福音也是「眾使徒」宣告的信息。因此檢索這幾節經文,就可以
知道保羅初次到哥林多時所傳的福音內容,也明白初代教會福音使者的福音信
息。
同時在V2保羅也見證這福音信仰的重要性。保羅說:『2並且你們若不是徒
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和合本)『2你們若持
守我所傳給你們的道,就必靠這福音得救,不然就是徒然相信了。』(新譯本)保
羅的意思是:這個信仰不僅是在過去有意義而已,現今你們若蒙神拯救,仍是藉
著相信同一個福音。這是一個所有相信福音的人所不能放棄的信念!
因此,保羅在V3用了另外兩個動詞,新譯本用「領受」和「傳交」來表達。
『3我從前領受了又傳交給你們那最要緊的』(新譯本)『3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
們的』(和合本)這兩個用詞對我們現今的基督徒而言是不習慣的,因為背後的含
義是「遺傳」的傳授。但是保羅這樣表達的時候,卻是在強調--這是歷世歷代
的信徒所必須堅守的信仰!
這福音信仰的內容又是什麼呢?此即為V3~8的內容。有人說這幾節經文是
比使徒信經更早的初代教會信經,這看法一點也不為過。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耶
穌基督,V3介紹祂作了一件事:就是祂死了。V4則是別人為祂做了兩件事:就
是有人把祂埋葬了,而神也使祂復活了。V5~8又再告訴我們基督自己做的事,
就是復活後一連串的顯現。
但是,保羅不僅是把一連串的史實告訴我們,他談到基督的死之後,更是指
出這死亡的意義和原因:『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V3)
基督的死不是偶然的歷史事件,也不是人世間一件不幸的災禍,祂是為我們的罪
而死,同時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接著,保羅用更多的篇幅解釋基督的復活:祂
『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可見祂的復活,也是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
但這一次,保羅藉著V5~8描述耶穌一連串的顯現,強調耶穌復活的真實性。
他告訴我們:基督復活後,向許許多多的人顯現,而且特別指出五百人之中『多
數還活著,雖然也有些已經死了』(V6現中),意思是說:若是不信耶穌復活的話,
可以去詢問他們。最後保羅提到他自己:『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V8)。
從V9~10的解釋,可知保羅所要強調的是不配得的恩典。同時,在V9~10我們也
可以看見保羅對自己的定位和事奉的心態。對他而言,他永遠沒有辦法忘記自己
過去是一位逼迫者,因此,他更加的體會與感激耶穌基督的恩典,也基於此,他
以格外的努力來回應神的恩典,而且深知他能盡上一切努力,其實也是神的恩
典!保羅是一個深深經歷神恩典的人,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9我原是使徒中
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 神的教會。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
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
;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與我同在。』
(2) 若沒有復活的結果(V12~19)
講完了基督復活的事實以後,在V12~19保羅從基督復活的事件,看到死人
復活--反面的陳述若沒有復活的結果。他在V13說:『13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
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在V16又在重複地說:『16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
就沒有復活了。』基督原是死人中的一個,所以若死人沒有復活,使徒們所傳的
福音信息,和哥林多信徒的信仰都沒有意義,世人也就不必相信基督,因為只是
信個謊言而已。而且使徒們所傳的內容,若是與事實不符,他們就是作假見證-
-這是一件極嚴重的罪。接著,保羅進一步指出:倘若基督沒有復活,哥林多信
徒就沒有了救贖,至今仍在罪中,而且,那些死了的信徒,也都真得是死了。若
這真是基督徒的生活,實在是悲哀!所以他在V19說:『19我們若靠基督,只在
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若沒有復活,仍就是仍在罪裡,無法勝過罪
,死了就死了,毫無盼望可言。事實上,死人復活與基督的救恩是分不開的,因
為神的救恩是完全的,是包括今生、來生、身體、靈魂都一起得拯救。
(3) 基督復活與信徒復活之間的關係(V20~28)
在V20保羅語氣一轉,『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他從基督復活看到死人復
活。從V20~28他正面陳述基督復活與信徒復活之間的關係,同時這段經文在新
約神學中,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在羅馬書第五章,保羅讓我們看到主耶穌與亞
當都是人類的領袖,代表著整個人類。故此,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
人初熟的果子(十五20);基督既然開了頭,必有死人跟著復活。正如死是因亞當
而來,眾人便因而必死一樣。因此,在V23~24保羅提供一個歷史發展的時間表:
基督耶穌首先復活,在基督再來時,屬祂的人也必復活(V23),最後才是末期,在
末期時基督將國交與父神 (V24),『23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
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
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 神。』而V25~28
的功能,則是提供這個過程背後的理由,『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 神把一切
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26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27因為經上說: 神
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既說萬物都服了他,明顯那叫萬物服他的,不在其內了
。28萬物既服了他,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叫 神在萬物之上,為
萬物之主。』在保羅的思想中,基督耶穌如今已經作王掌權了,祂現今只是等著
最後征服所有的敵人而已。二十世紀一位神學家說:這正如二次世界大戰聯軍在
諾曼地登陸以後,只等著德國投降一樣。死亡,是耶穌基督最後要消滅的敵人。
(4) 復活信仰會產生什麼生活信念(V29~34)
保羅講完基督徒復活與基督復活的關係以後,保羅從生活的角度,向哥林多
信徒說明這信念的重要,這是哥林多前書十五29~34的功能。首先,在V29指出
哥林多信徒的一種行動,其實與復活的信念有關,『29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
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接著在V30~32他講到自
己的行動,也必須有復活才有意義,『30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31弟兄們,我
在我主基督耶穌裡,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的說,我是天天冒死。32我若當日像
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
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最後在V33~34是他對哥林多信徒發出的呼籲,
『33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34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
人不認識 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最後這兩節經文相當重要,因為
傳遞了幾個重要的信息。
①第一,保羅在V33要他們不要受騙,在V34又要他們醒悟,保羅最後則是
說:『因為有人不認識 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這恐怕是哥林多信徒
沒有想到的,因為在哥林多前書中,他們一直都是對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相當自
信,所以當他們中間有人說沒有復活的時候,他們恐怕也擁有相同的心態。但是
保羅卻認為他們是無知而受騙,應該自覺羞愧。
②第二,保羅認為受騙的結果,是產生行為上的偏差,同時保羅也呈現出正
確的信仰和偏差的信仰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
倘若我們問:復活信仰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呢?答案就在V30~33所說的生
活。這生活的特點可以用保羅在V31所說的一句話表達:直譯出來就是:「我天
天死。」(呂振中譯本)這種天天死的經歷,表現在生活上就是V30所說的「時刻
冒險」也是V32所說的『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簡言之,就是不怕死,視死如
歸。
最後,在V29的意思要稍微解釋一下。『29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
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按字面而言,保羅只是指出若
沒有死人復活,哥林多信徒為死人受洗就沒有意義了。然而何謂「為死人受洗」
呢?若從經文的用詞來看,當時哥林多教會真的有為死人受洗這回事;既然這是
哥林多信徒做過的事,他們當然知道保羅所指的是什麼。但是對我們後代的人而
言,整本聖經只有此處這麼一句話,現有的歷史資料也缺乏可靠的線索,所以面
對許多不同的解釋。若是整體性、系統性的思考,這裡的「死人」不可能是指未
信主或不信主的人,而應該指那些死前信主卻未受洗的人而言。換言之,「為死
人受洗」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哥林多教會中有人雖信了主,卻未受洗就死了,因
此有人替他們受洗。這解釋是極有可能的,因為早期教會將受洗看得很重要,信
了主就必定要受洗。
二、死人復活的性質(十五35~58)
V35~58是保羅談論復活這個主題的第二大段落。保羅在這一段落首先提出一
個癥結性的問題,繼而提出答案,再加上一個結論。分析如下:
(1) 問題的癥結…………十五35
(2) 問題的答案…………十五36~57
類比……………………...V36~41
說明……………………...V42~49
新的啟示………………...V50~57
(3) 結語…………………十五58
(1) 問題的癥結(十五35)
希臘思想基本上是二元論。在他們的觀念中,身體與靈魂是對立的;身體甚
至可以說是靈魂的監牢。因此,保羅在V35便故意替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倘若信
徒真的有一天,會像主耶穌那樣的復活,那麼:『35 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
帶著甚麼身體來呢?』(V35)
(2) 問題的答案(十五36~57)
針對這個問題,保羅先後是用種子、動物的身體和天上的星體作比喻。種子
播種的時候,與生長後的形體不同,但其中卻是有連續性。動物雖然有不同的形
體,但都是動物。天上的星星光度雖有不同,但同樣是星體。『36無知的人哪,
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37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
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38但 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
各有自己的形體。39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
又是一樣。40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
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41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
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根據這個類比,保羅在V42~49便加以推論:同樣的,復活後的形體與現今
的身體也是不同,復活的身體是一個適合將來環境的身體(十五42~44)。在這幾節
經文中,保羅再次回到亞當與主耶穌的對比,指出第一個亞當生活在地上,所以
有著血氣的身體;第二個亞當--耶穌,是屬靈的,所以需要另一種屬靈的身體
。保羅這一段話的意思,最好的解釋是羅馬書八11『11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
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
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在聖靈大能的運作下,信徒要像主耶穌一
樣從死裡復活,而這兩種身體是有關係的,如同種子與植物一樣(十五45~49)
『42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43所種
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44所種的是
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45經
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
靈。46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47頭一個人是出於
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48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
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49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V50~57說到改變的奧秘。『51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
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V51)『53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
總要變成不死的。』(V53)這段是基督教教義裡很重要的一段。耶穌基督和信徒的
復活,不但是靈性復活,而且是身體復活。保羅說到這裡,便因這極大的盼望而
興奮、感謝和誇勝,『55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裡?死啊!你的毒鉤在那裡?
56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57感謝 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
穌基督得勝。』(V55~57)
(3) 結論(十五58)
也因為環抱著這份盼望,保羅最後勉勵哥林多信徒:『58所以,我親愛的弟
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
主裡面不是徒然的。』(V58)復活的盼望使信徒為著主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有意義,
即使這些工作需要付上代價;也因為是奉有意義,便值得堅持。
三、結語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是這封書信中最具教義性的段落。復活的教義非常重要,
因為它涉及主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蹟,以及祂的救贖,同時,基督徒的十架生活,
是建基在復活的盼望上,而復活的盼望,讓這種生活有永恆的意義。這種信仰是
早期教會中,所有使徒共同的信息,並且是歷世歷代教會正統的傳承。錯誤的信
仰不單會影響今世生活,同時也是表示對神的無知,而對來世的盼望,更是落實
在今世生活的謹慎和執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