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得罪的時候
    主日:2024.08.04
講員:徐世偉弟兄
 
 
信息:被人得罪的時候(馬太福音18:15-35)
前言:
您有被人得罪的經驗嗎?您在當下可能會有哪些情緒反應?萬箭穿心?
當有人得罪您的時候,您會不會生氣?您會不會覺得難過、受委屈?
或是有人就練起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的「七傷拳」:先傷己,後傷人。
龍骨水車,可以幫助農民引水灌溉。農春曲裡面,描寫了農夫辛勤耕作的日常作息。有一段歌詞,提到了「踩水車」。今天要跟大家說一個關於農夫的故事,這個主角我們就叫他「阿土伯」吧!
巡田水的阿土伯,發現他每天辛苦地踩水車,水卻被鄰居偷走了。
如果您是阿土伯,您會怎麼辦?找他理論,大吵一架,還是報警處理?
您能原諒他、饒恕他嗎?
饒恕的主題,在馬太福音有兩處出現。
第一處出現在馬太福音第六章,主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禱告。
太6:14-15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若是我們的禱告神沒有垂聽,我們要反省自己是否在饒恕上對人有虧欠?
第二處關於饒恕的教導,出現在馬太福音第18章。
今天的金句: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馬太福音18:35)
我們一起來禱告。
 
  • 如何對待犯過錯的弟兄(馬太福音18:15-20)
當有人得罪您的時候,您的心裡面會不會恨他?
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以下這些說法?
可以原諒,不能忘記!
有仇不報非君子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凡犯我者,雖遠必誅。
當我們被人得罪的時候,心裡頭難免會生氣,也難免有恨意。
您可以想像,當阿土伯發現他辛辛苦苦踩的水,一再地被鄰居偷走,他難道不可以生氣,不能有情緒嗎?不可以報復嗎?
這些復仇的情緒和動作,也許看似合情合理,但未必是對的。
 
“I can forgive, but I cannot forget, is only another way of saying, I will not forgive. Forgiveness ought to be like a canceled note – torn in two, and burned up, so that it never can be shown against one.”
– Henry Ward Beecher, Clergyman (1813-87)
 
我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只是換個方式說我無法原諒。原諒應該要像作廢的票據–撕為兩半並燒毀,永遠不能向別人兌換。」–亨利‧畢傑
原諒和忘記的英文字首相同,但是結尾不同。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引向的結局也完全不同。
 
利未記19:17-18
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被人得罪的時候,怎麼可能不恨?怎麼會不想報仇?恨人和愛人不是矛盾衝突的嗎?
我明明是被害者,我難道不可以討回公道嗎?我報仇怎麼變成我犯罪了?
到底應該要指摘他?還是選擇不要因他而自己犯罪(恨人)?
 
馬太福音是天國君王的講論,我們應當回到天國的法則。
康來昌牧師認為這段應該要與前面尋找迷失的羊,還有後面的饒恕一起看。因為,耶穌說的這些比喻,原本指的是同一件事情,要將在罪惡迷失的人給找回來。
利未記的律法,目的不是要定人的罪,甚至致人於死。律法的目的,是要讓人知罪之後,把人完完全全引到神的面前來。
 
馬太福音18:15-17
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16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 17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1. 指出他的罪(馬太福音18:15-17)
  1. 只有他和你在一處:不可以公開,也不是訴諸公堂,媒體公審。避免誤會。
  2. 指出他的錯:使人知罪,而非批評論斷
  3. 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私下好言相勸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箴言18:21)
  1. 告訴教會。福音書中只有兩處提到教會:16章和18章都是提到教會的權柄。太16章的教會是普世教會,18章的教會是地方堂會。
  2. 看他如同外邦人和稅吏:在罪中不肯悔改,更需要神的救恩和憐憫。
難道不能有別的方式嗎?
 
馬太福音18:18-20
18「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19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20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1. 釋放別人也釋放自己(馬太福音18:18-20)
  1. 教會和信徒都有權柄捆綁,也有權柄釋放。
  2. 兩三個人的口可以定人的罪,也可以兩三個人同心為人代求。
  3. 選擇不饒恕,看似把人綑綁,其實是把自己關進小黑屋。
  4. 讓神在我們中間作主做王。WWJD?
 
  • 饒恕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18:21-35)
21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22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23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24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25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26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27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28「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29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 30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31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32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33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34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35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1. 完全的饒恕
  1. 七次、七十次:都是完整的數目。比起前面「曉以大義」的做法,彼得的饒恕已經算是相當有耐性。如果是我,未必能做得到七次。但是主仍然覺得那不夠。
  2. 一千萬:代表無力償還的罪債。1天一塊錢工資,一輩子也還不完。
  3. 我們若是靠自己的意志力不可能完全的饒恕,除非我們像完全的天父完全饒恕我們。
  1. 動了慈心
  1. 慈心是天父的愛和恩典,就像浪子的父親,好撒馬利亞人,主醫治長大痲瘋的……
  2. 神赦免我們一切的罪債
  1. 不憐憫的下場
  1. 終將被神審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 憐憫向審判誇勝
雅2:13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1. 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
  1. 發自內心,心甘情願。
林前6:7  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
  1. 與神和好之前要先與人和好
太5:23-24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回應:
我要聽主的命令,完全饒恕人。
 
回應詩歌:【一顆謙卑的心】611 敬拜詩歌創作專輯1

[verse]
求你給我一顆謙卑的心
給我一個受教的靈
好讓我能走在你的旨意裡
如同耶穌的生命
(X2)
 
[chorus]
幫助我更多的禱告
幫助我更深的倚靠
單單相信你 深深敬畏你
一生要跟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