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在耶穌裡彼此相愛(羅馬書14:1-15:6)
前言: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
羅馬書系列的信息來到最後兩次,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經文在羅馬書14:1-15:6。我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這是端午節當天學青牧區下午的活動。
因為要保護未成年的孩子,所以我把照片中比較明顯的正臉都打上了馬賽克。我要請大家猜一猜,他們所比劃的動作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不錯!有人看得出他們在比「十字架」,也有人說是「教會」。他們要表達的,確實是七賢路禮拜堂頂樓尖塔上的十字架。就像我們教會簡介上的示意圖。
可是,這個建築物就代表著教會嗎?這個答案有一部分對,也不完全對。這個建築物確實是教會的外觀,代表了教會的形象,但是教會更是一群愛神、愛人的基督徒所組成的信仰群體。保羅在羅馬書中,一直強調「在基督裡」。在基督裡,我們得著新生命,也就是「永生」。在基督裡,神接納我們成為神的兒女,並且有聖靈同作印證。就如同學青他們所表達的,當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指向基督,我們的生命都被基督改變了,這就是真實的教會。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的生命是對準基督嗎?你願意將自己的生命為神而改變嗎?教會這群愛神、愛人的基督徒,也包括你嗎?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你覺得愛神比較容易,還是愛人比較容易?在《婚姻靈修學》這本書的作者提到關於愛神和愛人這個話題。大部分的人認為神是全聖、全善的,所以人要愛神比較理所當然。然而人的本性是自私、貪婪、嫉妒、憤怒的,相較之下,愛人容易讓人失望受傷,所以要愛人比較不容易。
保羅在羅馬書第12章前面告訴我們對神應該有的態度,要如何事奉神。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然後,保羅提到的是對人的態度:在對待聖徒上要活出美德(羅12:9-16),在對待惡人上要以善勝惡(羅12: 17-21),在對待政權上要順服、恭敬(羅13:1-7),在對待眾人上要愛人如己(羅13: 8-10),在對付社會潮流上要披戴基督,不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13: 11-14)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愛真的需要勇氣。這不只是梁靜茹唱的歌詞,也是人生真實的難題。面對不可愛的人,還要保持上面這些積極正面樂觀的態度,真的是太難了!難怪世人常會覺得愛不下去就想要放棄。
但是,保羅勸勉我們愛是恆久忍耐(林前13:4)。耶穌也說,我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會因此而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約13:35)。特別是面對我們所愛的家人,還有教會的肢體,即使是愛的付出遲遲沒有看見我們期待的回應,即使是愛到自己受傷,我們也是沒有辦法說放棄就放棄的。
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4:20)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在教會中活出基督愛的原則。
我們一起來禱告。
請讓我們先一起來讀羅馬書14:1-6。
1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2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 3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 4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5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 6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
-
彼此接納,不要辯論(羅14:1-6)
教會裡有許多信心軟弱的人,他們雖然信了主,可是可能對真理認識不夠,或是因為長期在傳統信仰中的掙扎,所以在信仰生活中常有許多懷疑和不確定性。即使是信主之後,那些根深蒂固的傳統信仰所產生的價值觀、信念和生活習慣,沒辦法立刻就轉變。
保羅說,對於這樣信心軟弱的人我們必須要接納他的生命還在改變中。我們不要一直去苛責他,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何會沒有信心?我們不要在他所懷疑或疑惑的事情上跟他一直辯論,想要靠口才說服他。那樣可能反而破壞了關係,適得其反。
在保羅當時的教會,因為吃喝食物的問題看法並不一致,就在教會當中引起了紛爭和辯論。有的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神創造的,交給人來管理。所以,只要心存感謝,什麼食物都可以吃。但是有另外一些人,認為祭拜過偶像的食物不可以吃,吃了就不潔淨,會因此得罪神。所以他們
「只吃蔬菜
」,因為他們認為不信主之人不會拿蔬菜去祭拜偶像。在我小時候,教會的長輩經常對我們耳提面命,不可以吃拜拜過的食物。各位弟兄姊妹,你也曾經被這樣教導過嗎?
我記得在華神上舊約課程,讀到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堅持只吃素菜白水,不用王膳。背後可能的原因,就是那些王的食物可能都拜過偶像了。
那時候,吳獻章老師就說:在傳統信仰的大拜拜,是所有看得到的東西都被拿去祭拜的,不要以為你可以躲得過。言下之意,就算是蔬菜和白米,也有可能被拿去祭拜偶像。這樣
「只吃蔬菜
」的堅持,只是這些人心裡頭覺得平安踏實的方式。甚至是在今日的教會,仍然會有不同立場的人,因為可不可以吃祭拜偶像之物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
保羅說,
「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羅
14:3)因為雙方可能各自引用舊約和新約不同的經文來解釋,但是這樣的辯論都無法說服對方,只會造成教會的混亂。這些辯論和論斷,並不是絕對的大是大非,也不關乎真理。
什麼事情是關於真理的呢?我們所相信的神,是聖父、聖子、聖靈,這是真理。如果有人說還有別的神,那就不是真理。如果有人說耶穌不是神,這也不是真理。關於真理的事情,我們應該堅持,可以辯論。但是無關乎真理的事情,我們不要辯論。
保羅還提到另一件在當時在教會引起紛爭的事情。當時,教會裡有些人對「過日子」的看法也是不一樣。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請問您認為,一星期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天?
在舊約最重要的就是守「安息日」,十誡當中也有當紀念安息日的規定。到了新約,為了紀念主為我們受死和復活,所以信徒改為守「主日」。可是,還是有一些猶太人覺得安息日比較重要。所以在當時,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也有些人認為,難道我們只有在安息日和主日才敬拜神嗎?其他日子我們就可以隨隨便便嗎?神豈不是隨時隨地都在嗎?神喜悅我們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因此,
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
對於每個人不同的堅持,保羅說,只要是
「為主守
」的原則,他都感謝神。所以,吃的人為主而吃,保羅為他感謝神;不吃的人為主堅持不吃,保羅也為他感謝神。同樣看重哪一天,也都是為主而守的,我們都為他感謝神。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吃不吃真有這麼重要嗎?過日子有這麼重要嗎? 我在我父親的身上剛好看到他對這兩點都有一些堅持。
我的父親是民國38年,在大陸淪陷之際,隨著國軍撤退來台灣的。他常常提到,他一直記得,就在那一年端午節,他吃了粽子之後,就上了船來台灣,一晃眼就過了40年沒有再回到大陸,一直到解嚴開放大陸探親,才有機會返鄉。家鄉的爺爺奶奶也都相繼過世,天人永隔。因此,他很堅持每一年一定要過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
如果會包粽子的弟兄姊妹,就知道包粽子要準備很多的材料,前後還有很多道工序,我的母親每次都為此非常勞碌,有時候就會跟他爭執。可是每次過節,吃粽子的時候,就會看到父親的感慨。對於我父親而言,吃粽子和過端午節,是不同於平常的日子,對他而言有特別的意義。
但是從他身上,我也學會像保羅一樣感恩。父親今年94歲了,我為神賜給他在基督裡的每一天都向神獻上感謝。
有的教會看重的也許不是這個,會因為別的事情而堅持,彼此辯論。例如:早期有些教會爭論敬拜的時候可不可以打鼓?可不可以用吉他?教會的鋼琴應該放在講台上,還是要放在會眾的前排?甚至有人認為敬拜要用心靈和誠實,不可以樂器,連鋼琴都不允許。有的教會對於自己所認定的「傳統」「美德」就非常地堅持,甚至可以為此大吵一架,造成不同立場的長執對立。
在教會裡充滿各樣看法不一樣的人,也有各種需要不同的人。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接納有些人的立場可能會跟我們不一樣。英文說法是stand in one's shoes 要為他人想,站在他的立場思考。這樣,我們才能減少在教會中的批評論斷。我們要留心,我們不要讓我們的論斷,批評,我們的強勢,攔阻人來到神面前,絆倒了別人。
請讓我們一起來讀羅馬書14:7-12。
7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8我們若活着,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9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10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臺前。 11經上寫着:
主說:我憑着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
12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
-
為主而活,為主而死(羅14:7-12)
羅8:38-39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基督為我們受死,為我們復活,是最重要的事情。神的愛也藉此向我們顯明了。我們每一個人,原本都是該死的罪人,是基督以他的寶血和生命重價買贖回來的。
因此,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為自己而活,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為自己而死。當我們接受基督作救主和生命的主,我們就是屬於主的人。
因此,那些立場和我們不一樣的弟兄姊妹,他接受了主,就是屬於主的人。
既然基督是他的主,我有什麼資格可以論斷他呢?我為什麼看輕他呢?
可能有些人會說,我並沒有瞧不起他,只是不太贊同他而已。有些時候,我們的論斷和輕看,就已經內化在我們的判斷和選擇當中了。我可能會覺得,參加這個課程,比去傳福音更重要,或是參加例行的小組聚會,比去探訪更重要。雖然知道每一項教會活動都很重要,但是求主聖靈光照我們,若是我們真的有看輕,願主調整我們的眼光和價值觀。
保羅給我們的挑戰,是要接納他,因為他已經承認基督是主。因為我們是為主而活,為主而死。我們必須要讓主喜悅我們,我們也要接納主所接納的人。
反思:我是否在不知道全貌時,對人輕易下了判斷?我是否以主的眼光來看待人?
請讓我們一起來讀羅馬書14:13-17。
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14我憑着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15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着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 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17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
愛比道理更有理(羅14:13-17)
這是什麼道理呢?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當我們信了基督,我們就不被罪所轄制,也不被食物所轄制。
保羅說,我們相信天地萬物被神創造的都是好的,本來是沒有什麼不潔淨的。自然,這也包括了那些祭過偶像的食物,因為那不會使食物因此變得不潔淨。我完全有吃任何食物的自由,所以我吃祭拜過偶像的食物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有弟兄就認定那樣子的食物是不潔淨的。當我和他一起吃飯的時候,如果他看到我吃那些祭拜過偶像的食物,會讓他覺得擔心,憂愁,心中沒有平安。我不能因為我有這樣的信心,就故意去吃祭拜過偶像的食物。為了愛弟兄的緣故,我知道他的信心比我軟弱,我就不要故意在他面前吃,以免讓他憂愁為難。不能因為我覺得有道理,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保羅說的信心,不是他自己的信心,是別人的信心。那些信心軟弱的人,看這些事情就過不去。如果我能體會他的軟弱,我就要在愛心和信心中接納他。
保羅自己無論怎麼樣,他都對神堅定有把握,但我們真的要為了別人的軟弱,我們可以從愛的角度去體諒。因為愛比道理更有理。我不能因為我自己以為有理,就堅持別人要認同我。
在我們的教會,會讓人軟弱的爭議,可能不是吃喝問題,而是關於敬拜的服裝。有些人不可以容忍穿拖鞋,有人就說,那我穿涼鞋可以嗎?這差別在哪?多了後面那根帶子。有人就說不可以穿露腳趾的鞋子。露腳趾就不可以嗎?有的女生還穿露肩、露背的呢!露肩、露背不可以嗎?那些穿短褲的豈不是露的更多?那把這些有露的都禁止好了。又有人說,天氣這麼熱,我還沒走進教會就已經滿身大汗,你還要我穿這麼多,那我就不來教會敬拜了。反正我在家看直播,或是我換別的教會,我愛穿什麼你管不到。
每當有人說,你們當傳道的,當輔導的,不管一管他們嗎?我就只能面帶微笑,在心裡禱告,求主給我智慧去回答。
我必須誠實地說,其實神喜悅的,最重要的是心靈和誠實的敬拜,而不是穿什麼。露不露,與敬拜的態度沒有關係。早期婦女到教會還要蒙頭,今天的婦女已經不用穿這麼多衣服,但是照以前的標準現在的穿著可能都不及格。外貌是會隨時代改變的,現在所在意的這些,可能在一兩年或是多年後就已經是普遍的流行。在大衛要迎接約櫃的時候,他盡情跳舞敬拜,但是當時的服裝是沒有內褲的,所以他因為動作太大露出身體被米甲論斷,結果論斷他的后妃就被打入冷宮,沒有生育(撒下6:12-23)但是大衛的敬拜是神所喜悅的,米甲的論斷是神不喜悅的。
我也必須誠實地說,男性是視覺的動物,看到衣物太少的女生,有時難免會在眼目情慾上犯罪,會有軟弱。但也不能說,弟兄都是色瞇瞇的盯著穿著清涼的姊妹看。至於穿拖鞋,我知道有的人另一半或是爸媽不贊成他來教會,所以他故意穿著輕鬆出門,假裝外出買東西散步,就來到教會聚會。如果他穿太整齊,就會被問要去哪裡?那他反而要掙扎要不要說謊,否則就來不了教會。
不管是衣服還是鞋子,穿得多,穿得少,都不是敬拜的重點。吃喝也不會是最大的問題,耶穌也說:「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太15:11)
保羅說: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如果能帶給人平安,讓人更認識神,那才是真正的喜樂,是神所喜悅的。我不能用自以為是的真理,用道理把別人砍的遍體鱗傷。耶穌基督的真理,是在愛,在彼此饒恕和接納中,才能完全了律法的要求。
反思:基督讓人得自由,我是否使人跌倒呢?
-
不可毀壞神的工程(羅14:18-23)
請讓我們一起來讀羅馬書14:18-23。
18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19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20不可因食物毀壞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21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 22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23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保羅說,要讓神喜悅,我們不只是消極性的不
再彼此論斷,不使人跌倒。我們更要積極地
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耶穌說: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太5:9)
我們應當成為帶給人平安的和平之子。若是教會中,因為無關乎真理的事情發生彼此論斷,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在哥林多教會看到有人因自己的私意分門結黨,造成教會的紛爭,那是主所不喜悅的。甚至有尋求教會外的人來審判裁決(林前6:1),這都是不相宜的。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願意吃虧,只想要主張自己的權利。在衝突中,求主幫助我們先想一想,如果是主耶穌基督,他會怎麼做?若是我們發現我們所做的,會讓我們自責,不平安,我們就要更多禱告尋求,讓神帶領,保守他的教會在主裡合一。
什麼是神的工程呢?神的工程,不是聖彼得大教堂,也不是以色列的聖殿。「工程」,這個字在原文的意思,可以翻譯成作為,「工作」。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神的工作是他的作品,人是神最美好的創造。神在創造人的時候說「甚好」。神的工程,指的是那些信主的人。我們不可因為食物,或是因為我們的自信,毀壞了其他的信徒,讓他們對神失去信心或是產生懷疑。
我有時候,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讓孩子很不舒服。雖然我的指責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聽起來就是不能設身處地替他們想,讓人聽起來不舒服。妻子就會提醒我,這樣可能會絆倒了孩子的信仰。
保羅說,
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主耶穌在被賣的那一夜,並不和睦。門徒他們在做什麼?他們在爭論誰為大。
主耶穌怎麼做呢?主耶穌沒有責備他們,也沒有替他們當裁判誰為大,誰說的有道理。主耶穌做的,是為門徒洗腳,用服事他們,愛他們作示範。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面對爭論,我們要先想一想,我有先愛他嗎?我有先服事他嗎?
主耶穌在那一夜,作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設立聖餐。所以,每一次,我們領受餅杯,就應該與神和好,與人也和好。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
我想到在參加<恩愛夫妻營>的時候,我們怎麼樣操練饒恕與和好?有一天晚上,所有的夫妻就一對一對來到神前面跪下,彼此用餅杯服事。
這是主的身體為你擘開,這是主的寶血為你流出。
主耶穌已經赦免你一切的罪債,我也要饒恕你的一切過犯。
無論是夫妻、親子、弟兄姊妹,我們都需要來到神的面前,彼此饒恕,彼此和好。這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能與人,與神和好,我們再努力建造,努力服事,這工程可能仍然是毀壞的。求主幫助我們,在家中,在教會都與人和好!
請讓我們一起來讀羅馬書
15:1-6。
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2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3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4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5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6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保羅說並且提到: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並且提到: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誰是我們的
鄰舍呢?保羅在這裡指的是教會中的弟兄姊妹。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33)
我們信了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得救,也盼望能叫眾人得救。我們不求自己的益處,不求自己的喜悅,因為我們有信心,在基督裡我們有得救的確據跟把握。我們所求的是眾人的益處,盼望能夠幫助別人,建立德行和信心,堅固人的軟弱,讓他們也可以在基督裡找到盼望,如同我們一樣。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成為基督徒之後,要效法基督耶穌,付上代價。為了基督耶穌的緣故,我們要不斷的放下自己的自由,要成全接納別人。看起來自己沒有得到好處,只為了成全別人的益處。這個過程想必讓人不舒服,而且這樣子看起來,是不是有一點傻?這樣子值得嗎?
保羅說,神會將忍耐安慰賜給我們。耶穌是最好的忍耐和順服的榜樣。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即將為人的罪而死。他不想與神隔絕,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求天父把這個杯挪去。但是,他仍然順服,不照自己的意思,願意照父神的意思成就。讓我們可以效法基督,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為了榮耀父神而行。
回到前言我們所提的,教會不只是一個建築物,更是一群蒙恩得救的罪人,因信耶穌生命被改變,願意效法基督,愛神愛人。所以寧可不去論斷弟兄,不使弟兄跌倒。我們不求自己的喜悅,要追求和睦的事,盡力與神與人和好,更願意活出榮神益人的生命!
回應:
我要效法基督耶穌,愛神也愛人!
回應詩歌:
在耶穌裡彼此相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LiijVv_R8
詞、曲:曾祥怡 Grace Tseng 讚美之泉敬拜讚美專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