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相愛撼山河
    聚會:2013.07.14
講員:鄧台山
 
 
一、摩西的觀點
  摩西是創世記的作者,他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進迦南。快要到迦南時,他因為擊打磐石無法進入迦南地,對一個長者而言,他要把什麼最重要的事情告訴以色列百姓呢?什麼事情是他在死前一定要交代的事呢?從創世記的記載來看,列祖的故事中,約瑟和兄弟相認的過程,他記載的特別詳細,這其中更有一些神學的觀點,要提醒給後來的子民知道。我們今天就要從約瑟和兄弟相認的過程,去認識上帝的心意和目的。

(1) 不要爭吵的弟兄
  以色列十二位列祖的出生,就是一個丈夫四個老婆爭吵的結果,這些兒子又自動分黨結派。約瑟會被賣到埃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偏心的父親,對待兒子不公平,產生的結果。經過二十二年的分離,當約瑟和兄弟相認之後,給他們的提醒或說注意事項是什麼?創世記四十五24:於是約瑟打發他弟兄們回去,又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在路上相爭。」他們不是已經和好了嗎?原來他們常常相爭,連分離二十二年的約瑟都知道,爭吵是他們的致命傷,千萬不要再爭吵了。也許你會說,這是以前的事情了,他們兄弟都和好了,約瑟或許是看得更長遠,我們永遠是兄弟,不要在路上相爭。

(2) 成為耶和華在地上的祝福及代表
  對即將進入迦南地的子民而言,以前是作奴隸,現在他們都將成為自由人,可別被奴隸的心態破壞耶和華的救贖計畫。因為從奴隸變成自由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會去爭,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記得我爸爸曾告訴我他們剛來台灣的情形,他們深怕吃不飽,所以吃飯時還是吃搶飯,第一碗先裝七分滿,一開動時大家拼命吃,第二碗就裝的滿滿的,像一座山一樣,這樣才能吃飽。每一個人都去換碗,越換越大的碗。直到有一位主管來,要求大家的碗都收起來,統一使用相同的碗,而且不准吃搶飯,慢慢吃,不夠的到月底他會補上。因為我爸爸在伙房煮飯,所以他告訴我,到月底根本也沒有不夠,自然而然大家吃飯就慢下來了。這就是奴隸心態,什麼都要用搶的。要成為一個國家,要能夠在這世界見證上帝的名,必須要學會相親相愛,要學會互助合作,這是摩西要以色列百姓學習的。

二、約瑟是否是故意整哥哥們
  讀兄弟相會這段經文,會讓我們有一個錯覺,在被法老提升為宰相之前的約瑟,好像是個十分完美的人,有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創三十九2)甚至主母(老闆娘)多方誘惑,也不能使他得罪耶和華,他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 神呢?」(創三十九9)但是,到了作了宰相之後,約瑟好像變了一個人,千方百計要陷害哥哥們於不義,不但說他們是奸細,還把買糧食的銀子偷偷藏在袋子裡,又堅持一定要叫他的小弟弟來,不管會不會使老父親心碎;甚至陷害便雅憫,將杯子放進他的袋中,為什麼前後的約瑟差這麼多!到底他心裡想的是什麼?
  在約瑟的心中他有兩個疑問需要解決:第一,他哥哥們改變了沒有,是否會愛他弟弟便雅憫,還是一樣嫉妒他,向對當年的他一樣;第二,這二十二年來,為何不見他父親來找他?父親是否仍然愛他、關心他!還是他們早就忘記他了!這也回應前面我所說的,以色列要成為一個國家,兄弟相愛是十分重要的,完整的十二支派對以色列是十分重要的。約瑟如何得知這些答案呢?這就必須經過一些試驗。
  雅各第二次差遣哥哥們去埃及糴糧,帶著雅各他最心愛的兒子便雅憫,約瑟故意安排一場宴會,都按照長幼的次序,安排座位,眾弟兄就彼此詫異。因為他們都是七年之內出生的孩子,要分辨這十一個兄弟的大小,實在不容易;若是加上誰是大老婆生的,誰是妾生的,就更困難了。約瑟的策略已經令他的哥哥們大吃一驚,成功的製造了他想要的狀況和不安的心情,現在更要施展最高明的一招,直搗核心,想要知道哥哥們對同樣也是父親所疼愛便雅憫的態度。
  第二天早晨他們受到的粗魯的對待,與他們前一晚受到熱情的招待可說是天壤之別。約瑟栽贓在便雅憫袋中的杯子,被描述為占卜用的,故意突顯這杯子的價值。V9眾弟兄們在抗議中做下成諾,「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家宰有智慧的將它改變為:「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只留下便雅憫,其他的人都可以自由。
  有時我們像家宰一樣,我們只知道部分的過程,信靠順服主人的吩咐,在這過程中漸漸清楚上帝的引導和帶領。家宰有智慧的將哥哥們的話稍作改變,「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故意提醒他們誰作的,誰來承擔,其他人可以平平安安的回父家。
  或許哥哥們可以指責便雅憫為何作出這事來?或是完全推給便雅憫來承擔!但是,哥哥們他們的回應是:V13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他們全體一致的作出決定,回去見埃及宰相約瑟,沒逃避。或許這就是約瑟想要知道的答案,他們的哥哥們愛便雅憫,願意為便雅憫死。而不是逃避他們的責任,真正把他們的兄弟便雅憫當成兄弟看,而不是另一個約瑟,父親所偏愛的約瑟。
  摩西對以色列子民說出這樣的故事,也是要提醒以色列子民,我們是兄弟,不是敵人,我們應該相親相愛,讓上帝的愛就在我們當中流露。我們能夠彼此相愛,是因為上帝先愛了我們,將祂的寶貴兒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為挽救世人,重新回到上帝的懷抱。這一次的碰面,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也看出以猶大為代表的哥哥們,這些年來的改變。
  首先,當哥哥們回去找埃及宰相約瑟時,聖經形容約瑟還在那裡!不管經過多久時間,約瑟好像故意在那裏等待他們的回來。他對他們說:「你們做的是甚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嗎?」(V15)一方面指責他們為何恩將仇報,偷了飲酒及占卜的杯;另一方面好像有點指責他們二十二年前為何將他賣掉。但是饒恕的第一步,就是願意放下自己心中的仇恨,等待得罪你的人回頭。饒恕的第二步是主動的去和好,打破彼此中間的藩籬,重新出發。約瑟等待哥哥們面對自己的問題。
  V16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甚麼呢?還有甚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他們坦承「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這句是雙關語,一方面承認二十年前的錯誤,另一方面也承認現在的錯誤。現在猶大及哥哥們沒有逃走,而且還願意承擔這個責任,一起共同來承擔這個錯誤,完全沒有棄便雅憫於不顧,他們願意共同承擔這個錯誤。
  當約瑟再一次堅持相同的條件時,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V17)約瑟故意再次提醒他們可以平平安安的回你們父親那裏去。

最美的事是:猶大懇請代替便雅憫作牢之舉。這個高貴的代求,不單只是情結動人,還加上幾方面的重點,更讓我們看出這代求的份量:
  1. V19猶大挨近他,說:「我主啊,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猶大想要用真心來打動約瑟,好像從心裡發出來的代求,也深知自己卑微的地位,如同亞伯拉罕在上帝面前為所多瑪代求的態度。
  2. 他提起從前的事實(V19~23),為何會帶小弟弟便雅憫來到埃及。完全是因為你宰相的要求,今日我們的小弟弟會有機會作這事,也完全是你的要求。更何況還不一定是他作的,請宰相鑒察。
  3. 字裏行間也說出了猶大心中的痛,雖然父親特愛便雅憫,在父親的心中只有約瑟和便雅憫是他的兒子,我們十個兄弟在父親心中的分量不夠,偏愛影響了我們的兄弟關係,但是我們仍然愛我們的小弟弟,願意與他一起同作奴僕。這回答了約瑟心中第一個問題,他們愛便雅憫,願意愛到一個地步──願意為便雅憫死。
  4. 對他們父親雅各作生動的描繪(V20、24~29、30)。雅各特愛便雅憫;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猶大無意間說出他父親認為約瑟已經被撕碎了,直到如今我也沒有見他。難怪他父親這二十二年沒有來找他,因為他父親以為他已經被野獸吃了,他深知父親仍然愛他的。這解決了約瑟的二個疑問,再堅強的約瑟也會受感動。
  5. 猶大充分流露出捨己的態度--不求憐憫,只求代替受苦,他的精神可比美摩西的代求。這一段猶大的代求,更可看出猶大取代流便成為十二兄弟中的領袖。他的說服力及感動人的代求,讓我們看出猶大的領袖氣質。
 
三、約瑟的神學觀點
  每件事事實上都是神的旨意在掌握,並非人所能左右,這種把握來自於神,是約瑟行事的指示燈。他毫無報復的念頭,實在是令人驚訝。這是一個體會神愛的實例,神的真理釋放了人的意志,使其作建設性的努力,也完成了和好的要求。這分成兩部份,一部分是我尋求原諒,對於別人造成的傷害我原諒,第二部分是願意復合,主動的去與對方和好。有一些人說我原諒你,但是我不願意與你說話。原諒是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但是復和卻是雙方面都要各退一步的。約瑟為何會有如此的雅量?主要是因為他用神學去解釋臨到他身上的一切事情,包括一切不好的事,他說:『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V5)這番話是對神的安排、眷顧的最佳範例,也說明聖經對每一件事都有兩個層面,一方面人會有錯誤,會有盲點,人生每一步路都可能有好有壞;但事,另一方面神會有完美的旨意和計畫,人的錯誤不會使神造成錯誤。所以我們應該集中注意的乃是神的旨意,而不是關注這事的好或是壞,對與錯的事上。
  他的一生都是按照這兩個夢在進行,當初是神使他做那兩個夢,這夢也不是他求來的。這夢的內容,是他的父母及兄弟十一人都要向他下拜,直到第二次到埃及糴糧時,雅各特別要他的孩子們準備禮物,一起向約瑟下拜,他們回答說:「你僕人─我們的父親平安;他還在。」於是他們低頭下拜。(創四十三28)約瑟在苦難中十三年,他沒有問為什麼?也沒有問還要多久?因為一個抱怨的人,不會讓人看出他的生命中有神同在,也不會看出有神的靈在他身上。
  有一次他很有機會可以出獄,因為酒政和膳長也被下在監裡。酒政和膳長是法老頗為重要的臣子,可說是法老非常倚重的官員。護衛長波提乏親自對這些貴客做了安排,他不是用他自己的屬下司獄官來負責,而是找他信任的約瑟來專門負責照顧這些貴客。

約瑟在監獄中,雖然一再被貶低,但是在他生命中仍有一些特質,是他與其他的人不一樣的:
  1. 他主動的服事人,他在獄中得到信任,卻一早起來關心他所服事的人;
  2. 他主動的關心人:約瑟說:「他們今日為甚麼面帶愁容呢?」約瑟也遭受委屈,他也有許多抱怨和委屈,但是他不是先去和酒政和膳長講,而是願意去聽他們講;
  3. 他主動的提到神:約瑟說:「解夢不是出於神嗎?請你們將夢告訴我。」他知道上帝掌管一切,包括埃及人和一切的外邦人,上帝都會透過夢指引他們的人生。這是他的習慣,也讓人看見他生命的美好。

  如果約瑟只關注自己的得失,自己所受的委屈,就無法觀察到人內心真正的需要。他是一個清心禱告的人,以至於上帝要做的是會透過他所接觸的人,告訴他、引導他。
  V6『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約瑟已經把這饑荒的時間表告訴他哥哥們,也期待他們可以舉家南遷到埃及去。也將南遷埃及的意意做了一個說明: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
  有人說約瑟事故意整他的哥哥們,我到是認為是一個考驗,想試驗他哥哥們是否已經真心改過了。從V10你和你的兒子孫子,連牛群羊群,並一切所有的,都可以住在歌珊地,與我相近。可見得約瑟早以為他父親南遷做好計畫,當時約瑟要以色列人住哪裏都可以,為何一定要住歌珊地?因為歌珊地是牧羊人居住的地方,埃及人厭惡牧羊人(可能是身上氣味的問題),如此以色列人可以被隔離在歌珊地,而且又被當成外國人,因為生活習慣完全不同,(埃及人從事農耕,與以色列人是畜牧業完全不同。)選擇歌珊地另一層意義是,他們可以安心繁衍後代,又不失去其民族特性,如此他們便經歷從一個家族,變成一個民族,這是他們蒙召的意義,就是建立一個以獨一神信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