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耶穌真正的親屬
    聚會:2010.03.07
講員:鄧台山
 
  講章
誰是耶穌真正的親屬
主日:2010年03月07日
講員:鄧台山弟兄
經文:馬太十二46~十三58

前言:

一、概論
  馬太福音的記載到第十二章,剛好作前一部分的總結,當耶穌出來傳道時
,祂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神的國已經臨近
了!就在門口了,人應當要作出回應,要用信心去相信接受。但是耶穌的傳道
生涯並不是大家都接受祂,在馬太福音第十二章,我們清楚看到法利賽人已經
作出抉擇,他們是反對耶穌的,當時的宗教領袖也是跟耶穌誓不兩立。連耶穌
的家人也是這樣,一直的反對祂、誤會祂,這對耶穌而言,心中是何等的痛!
在約翰七5讀到,耶穌的兄弟也不信祂,馬可三21耶穌的親屬更嚴重的說:『
耶穌,祂癲狂了!』在馬太福音的記載,有一個強烈的對比,就是分成裏面和
外面的人,耶穌的母親和兄弟被形容為站在外邊的人(V46),而跟隨耶穌的門徒
卻被形容為裏面的人,當時耶穌心中一定感到深切的難過,那些與祂最接近的、
最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卻站在天國的外邊,無法承受神的國。

  這個對比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教導:誰才是耶穌真正的家人?這一群在耶
穌身邊的人(包括門徒和跟隨者)是在裏面的人,他們是決心跟隨耶穌到底的人
,耶穌稱他們為祂真正的親屬。這對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是何等大的肯定!有一
種關係比骨肉關係更親的,就是一同實踐神的國的弟兄姊妹。門徒被說成是遵
行神的旨意,這是何等大的恩惠啊!

  另一方面耶穌要提醒眾人:人可以像法利賽人一樣的虔誠、熱心,但是他
卻不是神國的一份子;人可以和耶穌在肉身上有血緣親屬的關係,但卻不是天
國的子民。宗教的行動和宗教的世襲無法把人帶進神的國裏,人們需要承認耶
穌基督是主,並且定意跟隨祂,人有這樣的行動和決心,才能和耶穌基督建立
屬靈親屬的關係。

  以此作整段的結束,把耶穌從被動的拒絕,轉成主動的出擊,誰才能進到
神的國,是耶穌的家人嗎?不是的,而是遵行神旨意的人。一個人的抉擇將會
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你作好了決定了嗎?

  接下來,馬太帶進八個天國的比喻(十三章),每一個比喻都是與耶穌相遇
的人,必須作出決定,是要委身跟隨耶穌基督,或是繼續的拒絕祂,人必須在
作門徒的事上,毫無妥協的餘地。從全章結構的安排就可以看出,耶穌將聽眾
分成兩類,一類是麻木不仁、全無反應的群眾,另一類是單獨受教聆聽解釋的
門徒,這兩類人明顯是分開來的。從比喻的內容看出區分與對立,例如比喻談
到沃土和瘠土的區別,好莊稼和蒺藜的區別,好魚與壞魚的區別等等,這些比
喻的目的就是要來解釋這樣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二、比喻的解釋
  要進行比喻的解釋之前,必須先處理幾個問題?
(1) 什麼是比喻?
  耶穌是位說故事的高手,祂常取材於當時生活週遭常遇著的事物,來解釋
抽象、困難的真理,使它簡單、易明白;比喻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並不要做
過多的聯想與猜想。耶穌透過比喻來解釋一些天國的真理,這就值得我們『有
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2) 為什麼耶穌要用比喻來教導?
  首先是耶穌被法利賽人拒絕,祂的講台也從會堂轉到海邊,祂面對廣大的
群眾,必須用深入淺出的內容來吸引群眾。第二,耶穌用比喻啟示真理,是給
那些渴慕願意繼續詢問的人,而那些心中充滿敵意或偏見的人,卻是蒙蔽無法
洞悉真理。第三,耶穌用比喻有一個教導上的目的,就是要讓人作出抉擇,馬
太十三13~15『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
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
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
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經文中的『
恐怕』不是指耶穌不願意人悔改得著醫治,反而是耶穌內心真正的焦慮和渴望
,盼望祂的聽眾都能作出抉擇,而不是故意被偏見蒙蔽了。

三、比喻的解釋
(一)撒種的比喻(馬太十三1~9、18~23)你現在的回應是什麼?
(1) 四種類型的土壤及結果:
   a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
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對神的道理若只是用聽的,
如同種子落在路旁。
  b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
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土淺石頭地
代表人聽道的反應是暫時的歡喜領受,患難是指外界所給與的苦痛。跌倒是承
受不住壓力一下子就垮掉了。
  c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
住了,不能結實。荊棘地代表地上長滿了其他植物,世上的錢財有兩種東西給
世人,一是思慮,一是迷惑,引申的意思是享樂,表示錢財的誘惑力,外表很
豐富美好,其實都是空的,都可以叫人死。
  d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最後一種情況是好土,就是聽
道與明白結合,在實踐中真正承認神的全能,這也正是天國道理的目的之所在。

(2) 撒種的比喻的意義:
  這個比喻提到有一個農夫出去撒種,祂所撒的是能帶來改變生命的種籽,
耶穌也說明這種籽就是神的道,這種籽也能改變土地的價值,就是能否結出許
多的籽粒來。土地代表人的心田,當人聽了神的道,種籽和土地能否結合在一
起,如果能夠結合在一起,神的國就能在他生命中發芽、長大,最後結實三十
倍、六十倍、一百倍。同樣的,我們也要自問:『神的話在我的身上是自動彈
開,或是能夠在我身命中成長茁壯,完全在乎我對神話語的反應。』這個比喻
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真面目,我們到底是不是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是裡面的人或
是外面的人,是不是耶穌真正的親屬。

(二) 稗子與麥子的比喻(馬太十三24~30、36~43)為什麼邪惡勢力不滅?
(1) 第二個比喻所處理的問題是:在一個理論屬於神的國度裡,為什麼邪惡的勢
力還可以如此  橫行無忌?這比喻清楚說出這田地就是世界,並且屬於撒種
者(就是人子),在其中祂撒下了天國之子,但那邪惡者強行侵占這塊田地,撒下
了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因此在末日審判的時候,邪惡之子必要從天國中被拔
出來。

(2) 耶穌在這個比喻中,提到屬於天國子民的特徵有四點:a他們是撒種者所撒
的種籽,是神主動讓他們進到天國裡的;b成為天國的子民,就是進入神的家
中,有神作為他們的父親;c他們被稱為義,不但是因為他們和神之間建立了
正確的關係,也是因為他們有義的行為;d有一天,他們要發出光來,並從他
們身上彰顯出來。

(3) 相反的,對於邪惡之子,耶穌也有三點描述:a他們是那邪惡者所撒下的種
籽,這是新約中的觀點;b那世界的王已擄獲他們的心,使他們效忠於牠;c
他們是作惡的,背叛了神的統治,他們最終的結局是滅亡。如同有許多人雖然
聽過福音,也覺得福音很好,卻是無法相信接受,魔鬼撒但來把撒在他心中的
種籽奪了去。

(4) 這比喻的意義:這比喻帶出一個強烈的對比,福音將要在人的心中進行一個
無聲的革命,包括他的生活形態和意義,雖然人們無法區分天國之子和邪惡之
子,但有一天,在最後的審判時,天國之子將要在父神的國度裡。你的抉擇影
響你的結局,千萬不要說又沒人看得見、也沒人知道,卻有神知道,這千萬不
可不謹慎。

(三)芥菜種的比喻(馬太十三31~32)為什麼天國如此不起眼?
(1) 芥菜種是百種中最小的,比喻是微小沒有影響力,雖然已知芥菜種並非是種
子裡最小的,只是強調其微不足道。但有一天,芥菜種會長成大樹,飛鳥來宿
在它的枝頭上,代表其有巨大的影響力。芥菜種是草本一年生的植物,種在菜
園中可以長成三公尺高的樹,比一般的菜蔬都要大。差別在於種子中有沒有生
命,有生命就有無限的可能。

(2) 芥菜種比喻的意義:強調天國是建立在少數有生命影響力的門徒身上。雖然
首批跟隨耶穌的人大半是沒有知識的人,在人看起來跟隨耶穌的人也不多,但
是在耶穌的心中暗示,他們卻可成為猶太人及外邦人的祝福。

(四) 麵酵的比喻(v33)為什麼天國如此隱藏?
(1) 這比喻的主題是拿小量的麵酵,能夠發起大量的麵團,麵酵在這裡強調他的
無孔不入的滲透力,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卻是有它的影響力。三斗麵大約
相當於四十公升,作成麵包可供一百人吃一餐,對一個婦人而言是很重的工作,
這就凸顯其影響力是何等的大。

(2) 麵酵比喻的意義:以上三個生長的比喻有一個共同的喻意,既開始時微小,
隱蔽,而至終成為最後的勝利。因為主掌管一切。這對初期跟隨耶穌的人而言,
他們常常被人輕視、充滿掙扎,但是這比喻重拾他們的信心,雖然人們對福音
的反應不同,邪惡的勢力依舊猖狂,神的國度如此隱蔽和不起眼,但是主掌管
一切。

(五) 藏寶的比喻 (v44)和尋珠的比喻(v45~46)人怎樣找到天國?
(1) 耶穌時代的人,常將金銀首飾之類的財寶藏於罐中埋在地下,發現密藏的財
寶是通俗故事常用的主題,這財寶也是屬於發現者所有。這比喻的意義有二:
一是強調門徒找到天國之後所嘗到的喜樂,與帶給他們天國的耶穌建立了個別
的關係;二是他甘願為耶穌撇下一切,跟隨耶穌,變賣了一切去買他所要的珍
珠,門徒就是這樣歡歡喜喜地撇下一切的跟隨耶穌。另一個比喻也相仿:古代
珠子的價值極高,這個買賣的人,在價值超過世上一切金銀財寶的珠子面前,
往往不只要深思熟慮的計算,而要膽大妄為的行動。

(2) 這兩個比喻強調:人們從不同的途徑找到天國,有些人是意外找到的,有些
人是經過耐心及漫長的尋索才找到的,但無論如何,天國都值得你為祂做任何
的犧牲。這對跟隨耶穌的門徒而言,是何等大的鼓勵!

(六)結語性比喻:撒網(v47~50)和家主的比喻(v51~53)那麼你的回應是什麼?
(1) 耶穌以一兩個動人的比喻來作總結:其目的是要向聽眾提出挑戰,你是否能
夠堅持到底?到末日審判的時候,你會站在哪裏?因為這兩個比喻都是有關審
判和區別。在教會理我們永遠會找到好的和壞的、真的和假的基督徒,從稗子
的比喻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末日來到的時候,漁網被拉上岸時,這事就會發
生,神要親自作區別,而不是我們,誰是『真正的基督徒!』千萬不要自認為
我一定可以蒙騙過關,神是看內心的,正如使徒保羅也說:『所以,自己以為站
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2) 撒網的比喻,這裡的漁網是指大型拖網,通常撒在兩船之間,這樣可以網到
所有的東西來,拉起來之後便開始挑揀,把不好的、不要的,甚至是不能吃的
丟掉,把好的漁獲留下來。火爐更適用於稗子,到最後審判之時才能黑白分明。
家主的比喻就和門徒明白了這事實連在一起。文士只能拿出舊東西,耶穌的教
導既新穎又具革命性,因為建立在神永恆真理的基礎上,現在終於顯現出來。

(3) 這一連串的比喻,由人的靈魂拒絕神的話開始,由神拒絕人的靈魂作結束。
當主召我們回天家時,我的回應是什麼?是被主接受或是被主拒絕,主耶穌親
自告訴我們最終審判的標準,你是不是耶穌真正的親屬?